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。國家管網集團積極踐行“服務國家戰(zhàn)略、服務人民需要、服務行業(yè)發(fā)展”的企業(yè)宗旨,全力向哈爾濱等地輸送清潔能源,確保盛會用能安全,為“綠色亞冬、智慧亞冬”添能助力。
未雨綢繆,開辟雙線保供新通道
為保障亞冬會籌備和競賽期間安全平穩(wěn)用氣,國家管網集團積極落實冬季保供舉措,全力以赴保運行、保安全、保供應。明水—哈爾濱支線、大慶—哈爾濱支線,蜿蜒地下的兩條天然氣管道聚首匯能于哈爾濱,開辟“雙線供氣”模式,向哈爾濱日均供氣超70萬立方米,為冰雪盛會源源不斷輸送優(yōu)質清潔能源。
1月21日,暴雪過后,巡線車輛因積雪無法正常行駛,為管網員工日常巡線帶來了極大困難。“亞冬會馬上就要開幕了,必須保護管道線路安全,確保萬無一失。”國家管網集團強化技防手段應用,以科技“慧眼”筑牢管道保護防線,實現(xiàn)了管道線路的第三方施工與地質災害風險的準確識別。
這是中俄東線科技賦能安全生產運行的一個縮影。光纖安全預警、視頻智能識別、無人機智能巡檢、智能陰保等技術,構建了“天空地”一體化智能管道巡護模式,打造“千里眼”“順風耳”,實現(xiàn)管道線路風險由人工巡檢的被動防護向全智能化主動管控的轉變,大幅降低人工成本,有效解決極寒環(huán)境下的管道全時全域安全保障難題。
借力AR、AI、大數據等前沿技術,推進智能站場、無人站場建設,實現(xiàn)智能運行。在國家管網集團東北公司,以運用智能單兵設備AR智能防爆眼鏡與智能管理平臺駕駛艙相結合的運檢維AR新模式,讓專業(yè)工程師可以隨時隨地開展“沉浸式”巡檢,“第一時間”應急處置,“第一現(xiàn)場”指導操作。
國家管網集團大力推進管網運行智能化,以我國首條智能管道中俄東線為“樣板工程”,綜合運用“全數字化移交、全智能化運營、全生命周期管理”理念,深度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與管道場景,形成了管體智能檢測、線路智能巡護、站場智能運行、管網智能調控四大技術,全線壓縮機組具備遠程一鍵啟停機功能,所有站場具備一鍵啟停站功能,逐步實現(xiàn)了由傳統(tǒng)管理向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的升級蛻變。
爬冰臥雪,爭做護航亞冬新貢獻
在極寒環(huán)境下維護、檢修設備;冒著凜冽寒風,踏著厚厚積雪進行站場巡線……迎接和保障亞冬會期間,國家管網集團東北公司深入開展“護航亞冬”油氣長輸管道百日攻堅活動,引導廣大員工群策群力,立足本職爭做護航先鋒。
冰封雪裹的東北大地上,國家管網人的身影格外醒目。他們在嚴寒條件下,迎風冒雪對站場、管線設備設施進行風險隱患排查,在徒步巡線中逐一登記、完善解決“三樁一牌”標識缺失、樁體破損等問題,全面摸排、復核管道沿線地質災害潛在風險,比對埋深管道測量數據變化,細致入微清除災害隱患。
既做徒步巡護者,又做亞冬會宣傳員,國家管網利用巡線走村入戶的有利時機,深入管道沿線村民家中,解讀管道保護法,圍繞亞冬會辦賽理念,針對管道高后果區(qū)開展廣泛宣傳。截至目前,該公司共入戶宣傳279家,發(fā)放亞冬會及管道安全宣傳品2326件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