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時愛讀蕭紅的作品,其中動了我情愫的是《小城三月》。
這篇小說,讓我傷感、糾結了很長時間。我曾經為文中似“林黛玉”式的短命女子翠姨,心情沉重甚至想落淚。也曾為她設想過不至于去死的方法,并安排了種種結局。然而,翠姨的任何下場,都沒有蕭紅所“給予”的最合適。
我為這聰慧的,有理想追求,而又優(yōu)柔寡斷的女子惋惜不已。常常借《紅樓夢》里那句,“質本潔來還潔去”為翠姨的傷逝作悼念。
在軍閥割據(jù)、新舊交替的時代,舊的封建勢力仍然很頑固。出身舊式人家且貧窮的女子,很難有受教育的機會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一個柔弱女青年想獲得愛情的自由,似乎是不太可能。那么,要想不被自己所憎恨的婚姻套住,只有一條路,“去死”。翠姨死了,死得很“文雅”,是為了發(fā)狠“讀書”累死的,這就是蕭紅落筆的不平凡之處。
蕭紅在文中沒有刻意的,用大筆墨描寫翠姨的愛情。只是在寫景里,家庭娛樂里,和翠姨的一些語言形態(tài)中,把翠姨與“我”堂哥的戀愛,輕描淡寫的點了一下。這是我在其他文章中所不曾見著的。明明是生死刻骨的愛,而讀者看不到他們愛得死去活來的文字描寫。
“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,像地衣那樣的綠......”美好的春天來了,日子也一寸一寸的有了意思。“春吹到每個人的心坎上,帶著呼喚,帶著蠱惑......,我有一個姨,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戀愛了。”只這么一句,點明了翠姨“大概”的愛情。
翠姨是旗人,曾經是貴族。在社會變革中沒落成窮小姐。她跟文中的“我”沒有血緣關系。她是“我”的繼母的繼母,帶來的拖油瓶。破落了的八旗人家,已經很窮了。雖窮,固有的習俗面子仍然還是在硬撐著。那種貴族小姐的禮儀矜持,也在翠姨的身上體現(xiàn)出來。翠姨有著窈窕的身材,和優(yōu)雅的舉止做底子,矜持,卻不討人厭。
蕭紅在文中寫到,“我”家是當?shù)匦〕堑馁F族,很有權勢。父輩們參加了“咸與維新”,講究男女平等,家庭氛圍非常開放。看著可憐的美麗嫻雅的翠姨很孤獨,繼母把她接來家,與“我”的大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。在這個大家庭里,翠姨雖然面子上得到了尊重。她的內心深處又有誰知?這樣的處境有點像是《紅樓夢》里的史湘云。而翠姨卻沒有史大小姐那樣的靠山,也沒有史大小姐灑脫的個性。我想,敏感的翠姨,不會沒有寄人籬下的感受吧!
翠姨離開她死氣沉沉的家,在“我”家中接觸了活潑開放的男女學生,特別是每日晚飯后的,家庭音樂會也邀她參加了。富裕,開放,輕松活躍的氛圍,讓翠姨大開了眼界。她羨慕那些男女學生,遂產生了想讀書的思想。并在這個大家庭中,結識了瀟灑英俊的大學生“我”的堂哥,隨之墜入了情網。
與翠姨性格大不相同的妹妹出嫁了,接著她也定了婚。男人是鄉(xiāng)下一戶土財主的孩子,年齡小,俗氣,不缺錢。翠姨的心里裝著另一份愛,一份高遠、美好、神圣又無法確定的愛,肯定是不愿意和那土財主家,俗不可耐的孩子成婚的。然而,她卻安然的接受了這門親事,并且大肆揮霍著婆家送來的定金。
翠姨的性格就是這樣的徘徊不定。
她愛一切新鮮的事物,卻又不能下定決心去得到。比如她喜歡上了那雙絨線鞋,必須要反復的琢磨,等到下決心去買時,世面上已經沒有了。然而,她在思想上,卻不顧輩分的不符,義無反顧的堅決的愛上了“我”的哥哥。這愛,她也只敢擱在心里。
在“我”的家中,新的觀念如萌芽已經勃發(fā)。對蕭紅自己的婚姻觀產生了巨大影響。蕭紅可以不顧一切的沖破舊的禮俗,選擇了逃婚。而翠姨不行,她不認字,不是女學生,沒有那樣的膽量。
我曾經設想,翠姨不可能沒有逃婚的念頭。她肯定也做過百般的權衡。如果選擇了逃婚,她該是如何生存?她所愛的那個“哥哥”,是不是能夠愿意與她有難同擔?何況對于“哥哥”的愛,也只是藏在雙方心里的秘密。在當時的半封建環(huán)境下,這條路是百分百的走不通的。如果走了,下場肯定比蕭紅更慘。
那么逃也不是,跟那個土財主的孩子成婚更不是。在翠姨的心里,前途是一片漆黑。去死吧!找不出死的理由。在婆家提出要成婚的前夕,翠姨提出要讀書。大家也看出,這不過是為了延遲婚期的權宜之計?;蛟S對于貴族小姐的任性也沒法子阻止,翠姨又是那么的漂亮有品位,家人也就順從了她。
要讀書,家里也為她請了先生。翠姨太努力了,日夜不停的讀,很快就“累”成了病。這不是大家所希望,卻是翠姨自己求之不得的。她更加的糟蹋自己身體,希望能速死,這是擺脫可怕婚姻的最好辦法。
一個貴族小姐,因為愛的無望和婚期的逼近,竟選擇了這種逃離方式,何人不唏噓?
“我心里很安靜,而且,我求的我都得到了。”對著來看她的“我”的“哥哥”這樣說。翠姨很平靜,認為心中有了“哥哥”的愛已足夠。她帶著追求和幻想,就這樣窒息了自己的生命。`
“春吹到每個人的心坎,帶著呼喚......”翠姨的墳頭被吹綠了,把讀者的心也吹得沉甸甸。